成都世运会场馆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壁球场地成焦点
随着2025年成都世运会的脚步临近,赛事筹备工作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成都世运会的27个竞赛场馆(场地)已经陆续完工并进入验收流程,其中高新体育中心的壁球和短柄墙球场地改造进度备受关注。据悉,这些场馆改造不仅展示了成都在赛事组织上的专业水准,也体现了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环保理念。
壁球场地3天内完工,透明玻璃格子成为亮点
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内,壁球和短柄墙球的比赛场地改造已经进入尾声。最引人注目的是,壁球比赛场地的透明玻璃格子设计,不仅符合国际赛事标准,还将为观众提供更直观的观赛体验。据现场负责人黄刚介绍,玻璃格子、临时座椅以及比赛区域的木地板均采用租赁形式,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够在赛事结束后进行回收利用,体现了绿色办赛的理念。
从施工现场的进度来看,壁球场地的临时座椅安装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短柄墙球场地的地板铺设也即将完成。预计在未来3天内,这两个场地将完成竣工验收,为世运会的比赛提供高质量的场地保障。
武术与力量举场馆改造:灵活切换满足多项目需求
除了壁球和短柄墙球场地,高新体育中心综合馆也在进行最后的改造工作。综合馆将承办武术和力量举两个项目的比赛,这两项比赛的时间并不重叠,因此场馆只需通过灵活切换场地器材设施即可满足赛事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武术项目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展示,更是对赛事场馆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综合馆的改造主要集中在机电系统调试和消防设施完善上,同时新增室外篷房以扩展场馆功能。根据项目负责人李齐贤的介绍,综合馆的改造将于近期完成,为世运会提供更加完善的场地设施。
战术解读与赛事影响:为何场馆建设如此重要?
场馆建设不仅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基础,更是赛事战术与选手表现的重要保障。以壁球比赛为例,透明玻璃格子设计可以让选手在比赛中更好地感知球的轨迹,而临时座椅的布局则直接影响观众的观赛视角和赛事氛围。
对于武术项目而言,场馆内部的电力改造和器材灵活切换将为选手提供稳定的比赛环境,同时也让赛事组织者能够快速适应不同比赛的需求。这种高效的场馆改造模式不仅提升了赛事组织水平,也为未来的大型赛事提供了参考范例。
趋势预测:成都世运会或成国际赛事新标杆
从场馆建设的进度和标准来看,成都世运会正在树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赛事标杆。绿色环保的租赁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灵活多功能的场馆设计则体现了赛事组织的高效性和专业性。
这次世运会的成功举办或将推动成都成为全球体育赛事的重要举办地,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影响力。未来,成都或将吸引更多国际赛事落地,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体育中心。
互动引导:你对成都世运会场馆建设有何看法?
成都世运会的场馆建设是否能够如期完成?这些场馆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选手和观众的双重需求?你认为未来的国际赛事是否会更多采用绿色环保的场馆建设模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我们一起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