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8月6日,中山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知名健美运动员刘一阳在香港尖沙咀一家私人健身房内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8岁。知情人透露,刘一阳当时正在备战9月的香港健美比赛,去世原因为突发心梗猝死。
有未经证实的报道这样描述当日细节——
凌晨,刘在训练室完成最后一组“真空腹训练”后突发胸痛。急救记录显示,救护车抵达时他仍保持跪姿收腹状态——这是健美选手展示核心肌群的标准姿势。
但毫无疑问,生前最后这段时间,刘一阳正处于香港健美大赛备赛的冲刺阶段(赛事原定9月举行)。5月底,他曾公开表示“倒计时14周”;而他在社交媒体上的最后动态是6月21日发布的“80天以后见”,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众所周知,竞技健美选手备赛期间训练强度极高,需进行超负荷训练(如每天10小时以上),除了几乎全天候泡在健身房,还需配合严格脱水、低碳饮食。越是临近比赛越“残酷”,譬如体脂率须压至极低(如5%以下),只能通过极端节食和利尿剂脱水。有圈内人士称,刘一阳去世前已处于赛前23天的冲刺阶段,正在进行着职业选手特有的脱水脱脂训练。
长期高强度训练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难以避免的。其学生李某透露过一个令人心惊的细节:“刘老师去年体脂率压到5%时晕倒在实验室”(正常男性体脂率为15-18%)。更让人唏嘘的是,他醒来第一句话竟是“刚才的数据记下来没有”,这种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无形中掩盖了身体的警报。
另免不了有部分网友猜测,刘一阳的猝死可能与长期高强度训练及使用类固醇等药物有关。虽然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或家属证实,但类固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在医学界已有共识——长期使用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痉挛。至于脱水脱脂训练和利尿剂的使用,这种人为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无疑极大增加了血栓和心肌缺血风险。譬如2021年,健美明星达拉斯·麦卡弗即因利尿剂导致电解质紊乱猝死,印证了此类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刘一阳1987年出生,拥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曾发表论文《优秀男子健美运动员负重训练模式应用研究》,在健美圈,不少人称他“刘博士”。2010年,刘一阳还曾与人合著健美运动指导书籍《阳刚健美》并由珠海出版社正式出版。豆瓣读书介绍称:作者编写这本适合中国人人体机能的健美运动与身体训练读物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学习领会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与理论知识的同时,收获满意的身体素质训练与体型塑造的效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与美。
媒体报道称,刘一阳早在22岁时就在《健与美》杂志发表《合成代谢类固醇的生理代偿机制》论文,揭示过药物风险。事实上,作为学者,他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物质的危害;但作为职业选手,可能又很难去摆脱行业生态的裹挟。所以,尽管三尺讲台上始终强调“科学训练是唯一真理”,但职业压力却迫使自己不断去突破极限。
言犹在耳,斯人已逝。悲哉!
至于猝死,我们在此前的推文中曾经多次科普,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点击文末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