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同批训练的队友,为什么陈芋汐能连续三次压我一头?"全红婵在混合采访区的自白,揭开了竞技体育最残酷的真相。这位18岁的奥运冠军揉着发红的手腕,眼神里既有不甘也有释然:"说到底就是自己没管住嘴。"
2025年跳水世界杯三站赛事,陈芋汐在蒙特利尔站、柏林站及北京总决赛实现对全红婵的三连击。最悬殊的20分分差出现在水立方,裁判席上5个10分全给了陈芋汐的207C动作。
对比两人成长轨迹,陈芋汐15岁就撞上发育墙。当年她身高窜到1米62,比刚出道时长高12厘米,硬是靠每天称重10次的狠劲把体重控制在42公斤。而全红婵在巴黎奥运后迎来生长爆发期,半年内鞋码从35码涨到37码,队医透露其骨龄预测最终身高可能达到1米58。
陈芋汐的行李箱永远装着三样东西:电子秤、蛋白粉和训练笔记。去年多哈世锦赛期间,她甚至在酒店走廊铺瑜伽垫加练。反观全红婵的背包里,总能翻出辣条包装袋——广东湛江老家的特产,成了她最难割舍的念想。
"有时候半夜饿醒,真想啃一口巧克力。"全红婵摸着腹肌苦笑。教练陈若琳给她看过一组数据:体重每增加1公斤,入水时身体承受的冲击力就要多50公斤。这对需要完成"水花消失术"的10米台选手而言,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
陈芋汐在采访中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站在领奖台上看国旗升起的快乐,比吃十个冰激凌更持久。"这种近乎苦行僧的自律,让她在发育期始终保持动作稳定性。其招牌动作6243D(臂立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一周半)的完成度,近三年误差从未超过0.5分。
全红婵则像邻家妹妹般坦诚:"我也知道炸鸡腿吃多了跳不动,但闻到香味就忍不住。"这种率真性格让她收获大批粉丝,却也成为技术突破的掣肘。体能教练透露,她的体脂率比陈芋汐高出3个百分点,直接导致转体动作的滞空时间缩短0.1秒。
根据当前形势分析,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可能成为关键战场。广东队已为全红婵配备营养师团队,采用基因检测技术定制食谱。而上海队则给陈芋汐准备了3D动作捕捉系统,力求将动作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两位天才少女的较量早已超越胜负本身。当18岁的全红婵在场馆走廊加练时,19岁的陈芋汐正在隔壁录动作分析视频。更衣室门把手上,两张小便签随风晃动——一张写着"管住嘴",另一张写着"迈开腿"。这或许就是中国跳水梦之队长盛不衰的密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